我的网站

产品中心

联系我们
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

邮编:570521

电话:0898-08980898

传真:0898-1230-5678

行业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崔八娃:文盲出身创作的小说曾蜚声中外后封笔当农民又变文盲

添加时间:2025-08-02 04:17:51

  1929年11月,崔八娃出生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沈坝镇沙沟村一个贫苦家庭。

  1949年3月,崔八娃被抓了壮丁,年底挺进大西南,他随部队起义毅然参加了人民。

  当时,部队一边协助地方搞土改,一边开展扫盲运动。当时部队里大部分战士没有文化,于是,部队推行“速成识字法”扫盲,要求大家半个月学会拼音,背会汉字,要求大家都要认识2000个字。

  一字不识的崔八娃,从头一天开始,就不停地念、背,仅用了10天时间,他就达到会认、会背、会写的水平。

  1952年,高玉宝写出了《半夜鸡叫》一文,轰动了军内外,刚刚脱盲的战士高玉宝也成为全军学知识、学文化的一面红旗。

  想想《半夜鸡叫》的故事,再想想自己的经历,崔八娃彻夜未眠。于是,他选了20多件发生在自己家乡的事,例如地主打死穷人的线余字一起交给部队教员看。教员看了他的文章后说:事情写得太多,没有抓住中心,突出写一两件事。此后一连十多天,崔八娃都把心思用在了写作上,到第12天,他完成了一篇《保长要账被狗咬》的文章,大约千余字,并把文章交给了当时部队的文化科长。

  经过科长的耐心指点,崔八娃最后终于写成了《狗又咬起来了》这篇作品,不久《报》便全文发表了这篇文章。之后,各大报刊陆续发表很多著名作家的评论文章,轰动非常大。后来崔八娃被西北军区授予“学文化模范”,并荣立三等功。

  《狗又咬起来了》先后被《人民文学》、《人民日报》等30余种报刊转载,20年间译文20余种,选入40余种大、中、小学教材。

  1953年2月起崔八娃开始在文化部从事专业创作,相继出版《一把酒壶》、《卖子还账》两本著作,先后发表短篇小说、散文、随笔20余件。

  1953年4月,崔八娃赴京参加全国文代会、青代会,与郭沫若、巴金、茅盾等著名作家分在一个讨论组,共商文学发展大计。

  会议期间,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会议代表。合影时,崔八娃还被安排站在毛主席身后,这让他激动万分。

  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《优秀短篇小说选》里,崔八娃的《一把酒壶》被排在第五位。同年5月,《一把酒壶》这篇六千多个字的小说,被译成英文出版。

  考虑到崔八娃毕竟文化功底太差,1956年安排他到部队办的速成中学学习一年。这期间他又写了一篇5000多字的《催生》在《报》上发表。1957年速成中学毕业,崔八娃返回原部队(55师)。

  从速成中学毕业返回部队后,崔八娃主动申请转业,当时他被分到长安县人武部工作。大作家崔八娃复员来到小县城的消息传出后,采访的记者纷至沓来,邀请他演讲、作报告以及约稿的信函似雪片飞来。一个月内竟然有120多家学校聘请他做校外辅导员。

  崔八娃疲于应酬,根本无暇顾及本职工作。于是,他便产生了回乡的念头,1958年他下决心写了一份申请,退伍回乡当了农民。后来据崔八娃家人介绍,崔八娃当时因自己在小县城名气太大而受到了某些人的嫉妒与猜忌,这也是他退伍还乡的一个原因!

  回到家乡,公社推举他为大队长,1959年秋,他又被安排到沈坝信用社当主任。回乡后的崔八娃,像其他农民一样,上山砍柴,下地干活,担水浇园。

  2004年,记者曾经去安康市沈坝镇采访崔老。当时崔老已经75岁高龄,但记忆力仍然很好,说话不失儒雅。

  提及往事,崔老不禁老泪纵横,由于40多年不动笔,现在连写字都忘记了。看着自己发表的作品,崔老茫然已经认识不了多少字了。

  崔八娃有一个女儿和三个儿子。女儿嫁给一山区农民,日子过得很清贫;三个儿子中除大儿子顶替他在信用社工作外,二儿子和儿媳在外打工谋生,三儿子30岁了连个工作也没有。

  2007年1月31日,崔八娃在他的家乡沈坝镇沙沟村因病平静谢世,走完了他七十八年的人生。
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电话:0898-08980898传真:0898-1230-5678

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xxxxxxxx号